2021/12/30 是今年的最後一天上班日. 下班時, 除了跟同事揮手再見, 得比平常多加一句: 新年快樂!!!! 時間過得真快, 就這樣, 又揮別了一年, 原來, 365 天...其實很短的! 下次大家再見面時, 就是2022了.
每過一個年頭, 人生的體悟就多了一些, 要求....就會精簡一點. 不再有那麼狂烈的雄心壯志, 覺得生活平安, 順心就好... 每天一步步往前走, 哪怕邁出的步伐有多麼緩慢, 多麼微小, 只要平安, 就是恩典. 這種情景讓我想起小時候愛養烏龜, 在不到三十坪房子的小小客廳裡, 從這端到那端, 短短的距離, 烏龜爬得緩慢又吃力. 但是, 牠緊盯目標、直視前方的堅毅眼神, 我知道…牠總會爬到那裏…
0 評論
這把年紀才開始些許後悔, 當年應該拚著考公家機關, 年輕的日子, 或許比較能從私人公司的工作獲取成就感, 學習面向較多樣化, 但是, 年紀大了, 就會被公司視為絆腳石. 不論哪個主管上任, 都是先從資歷深的老鳥開刀.
不過, 兩者各有優缺點, 利弊都須承受, 總不能到了這個山頭, 才又戀著另一個山頭的美好. 現在, 就像單手死抓著繩索的尾端, 全身就吊在懸崖邊晃著、撐著, 就等著公司掌握生死大權的主管決定何時大刀一揮, 通知資遣. 坐在靠窗的咖啡廳裡, 看著窗外來來往往的車輛....能有個住家, 大大的窗戶, 每天早上陽光可以從窗戶灑進屋子裡...這是我人生最大的夢想. 我從來沒放棄這個夢想, 但...現在, 我知道我這輩子應該是不可能實現了. 這是人生很大的遺憾, 但好像也只能接受.... 人生就是有很多無奈...在人生可以奮鬥存錢的精華年齡, 被自己的媽媽和姊姊拖垮, 又經歷婚變, 好不容易開始慢慢站穩了, 而父母的年紀大了, 自己也到了職場老鳥被資遣的年齡. 媽媽和姐姐卻還是像甩不掉的人生試煉, 想盡辦法用 "親情" 要把這個家往下扯.... 國中的時候, 父親對我們兄弟姊妹的生活學習態度很是無奈, 沒有目標, 過一天算一天, 成績雖然不至於掉車尾, 但也就是在中段班, 不上不下. 他曾經對我們說了一句話: 不論你們怎麼過日子, 別讓自己後悔.....
不知道為什麼...這句話就整個刻印在我心裡... 不論我遇到任何挫折, 在做某個決定之前, 我都會問問自己, 我以後會不會後悔? 這個判斷基準, 也讓自己養成一種行為模式 - 盡人事, 聽天命.... 它幫我走過一個又一個關卡... 一早, 混亂的交通, 匆忙的學生和上班族, 我決定今天到星巴克提升一下生活的鬥志. 最近的鬥志太弱了, 耍了幾天廢, 想做的事只在腦袋裡轉.... 人的心態真的太奇妙了, 進了星巴克, 點杯拿鐵+ 可頌, 找個位子坐下, 配上輕鬆的音樂, 整個負面慵懶的情緒居然就這麼開始放鬆...想拿本書出來看... 難得一個人也沒有....
諾大的空間, 溫暖的燈光, 我想把家裡佈置成這種氣氛.... 吃早餐....開工了! 好朋友, 好姊妹......
我們多年的友誼是建立對彼此的關心和尊重, 不論是婚姻、工作、對孩子的教育、人生觀.. 我們彼此聆聽, 相互扶持, 尊重對方的觀點和決定, 只要彼此平安, 快樂, 我們都能獲得彼此的祝福..... 其實, 政治也不過是我們生活的一個小話題而已.... 它並非 "非A即B".....就像人生一樣, 很廣, 很多元... 更何況, 不論我們是偏向哪一派, 哪一種理論, 我們都不是處理事件的當事人, 連媒體報導都有不同的面向, 更何況...我們所得到的資訊又是被轉了幾手才知道的.... 3C的世代真的讓人又愛又恨 愛的是它讓生活雜事變得更方便, 因為跨越了時空地點的限制, 它創造了許多的可能性; 但是, 同時, 它也容易讓人沉淪在遊戲世界裡, 嚴重考驗著我們的意志力, 稍不留意, 寶貴的時間和生命就這麼流失了..... 對 3C 遊戲的沉迷不分年齡層, 從幼幼兒到老人族群.... 下班回到家, 放下包包, 喝口水, 換個衣服, 開電視, 在坐下沙發喘口氣的同時, 就會順手拿起3C. 每個人的 3C裝置裡, 都會1-2款最鍾愛的遊戲. 我也有...一個玩了許多年的....植物大戰殭屍 兩個小孩都說, 那是老人遊戲...但, 明明網路上還有許多人錄製/分享這個遊戲.. 剛剛步出了景安捷運站, 走到了出口前面的公車站牌, 打算轉搭公車.
想找個位子站著等公車, 但身邊的年輕女孩不斷地挪位子, 一下子往左, 一下往右...原來她在躲避一位年約五十的婦人. 這位婦人不高, 大約只有150 公分. 身上的衣服又舊又髒, 看年輕女孩不理她, 把我當成了下一個目標. 她手上拿著一枚十元, 跟我說, 他沒足夠的錢坐公車, 希望我能幫她. 說話的聲音很小, 也沒太多表情, 我問了幾遍, 才聽清楚她說的話. 我猶豫了一下, 雖然覺得被騙的機率蠻高的, 但還是掏出了二十元給她, 想著, 或許他真的缺了公車錢回家....她淡淡地, 有氣無力地道了謝之後, 慢慢走開...離開的步伐走得很緩慢, 不像是要去坐公車的樣子. 觀察了幾分鐘, 果然, 她只是移動到另一個定點, 用同樣的方式, 向路人 "借車資". 寫部落格一向是抒發心情最主要的管道, ,傳寫部落格的過程中的文章編排, 資訊分享, 甚至室答覆網友的問題, 雖然花了不少時間, 卻也長了不少知識 - 教學相長, 是有它的道理的!
只是, 生活是現實的. 跟其他人一樣, 年紀越來越大, 就成了公司的累贅, 是公司主管迫不急待要踢除的對象. 終究, 花了那麼多時間經營的興趣, 還是必須找條路把它轉成吃飯的工具. 目的改變了, 心情也就複雜了... 最近想要有自己房子的慾望越來越強烈了, 可能年紀大了, 不想再擔心著房東何時要把房子收回. 好想有自己的窩.
只是經濟能力有限, 買間房子就像個遙遠的夢, 再怎麼伸長手腳, 還是構不著... 所以只能看看建案廣告, 做作白日夢... 回頭檢驗自己的人生, 其實我是個勤奮努力, 又願意學習充實自己的人; 其實我的工作能力和態度都是被讚賞的; 其實...我累積的收入是不少的...., 只是, 我濫用了我的情感和正義, 讓家人與婚姻的關係凌駕於理性判斷, 現在, 雖然醒了, 夢...卻也變得更遙遠了... 累積財富的黃金年齡過了.... 難過, 沮喪, 卻又不想放棄...... 可以嗎? 如果我繼續努力....可以嗎? 今天, 在新聞節目中, 看到一則關於南投旭光中學空手道隊的故事..... 空手道的教練是一對夫妻, 他們自己在台中經營一個空手道館, 在921大地震後, 他們到南投重災區尋找失聯的學生, 發現, 有許多孩子失去了父母, 或是成了弱勢家庭, 就這樣, 兩夫妻搬到南投定居, 除了免費教孩子們空手道, 還包辦了他們的食衣住行. 從一開始的10個孩子..到現在的70個孩子, 即便花光了上千萬的積蓄, 這兩夫妻沒有停下腳步, 沒有後悔, 孩子們的食衣住行花費不斐, 但為了讓沒了依靠的孩子們有個家, 有個夢想, 他們四處奔走籌取贊助或經費... 在二十年間, 孩子們參加各種大大小小比賽, 贏得了三百面金牌. 獎牌也許不是評量一個孩子的成就, 但這代表著, 這兩夫妻幫孩子們開闢了一條夢想路... 前幾年加入了一個臉書社團 - 存錢人生, 社團裡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年齡層、工作領域, 唯一相同的目標就是怎麼存錢. 看到有些剛出社會, 甚至還在念書階段的年輕人已經早早規畫自己的財務 - 每月的花費、存款、投資標的、退休年齡、買房計畫等等. 真的讓人很羨慕... 我記得我在大學時期的時候, 也總是在意著三餐的花費, 雖然對於財務規劃沒有想法, 但, 就是儘可能地省錢/存錢. 大學的寒暑假打工賺錢; 大學畢業後, 生活單純, 花費不高, 縱使薪水不高, 卻還是能輕鬆地每個月存下一萬元. 看著存簿裡面的數字慢慢增加, 心裡很踏實也很開心. 就在大學畢業一年後, 姊姊/姊夫的生意失敗, 為了幫姊姊償還巨額的債務, 除了白天正職, 晚上還兼差當家教, 周末打零工, 所有的薪水, 除了必要的生活費, 全給了姊姊. 一開始, 姊姊/姊夫甚是感動...1~2年後, 才慢慢發現, 這一切似乎是個騙局. 他們所謂的 "生意" 應該是某種投機取巧的地下交易, 甚至後來惹了地下錢莊, 對方幾次到家裡威脅/噴漆. 姊姊/姊夫早在 "生意失敗" 之前, 就已經開始計畫詐騙家裡所有人的財務. 而自己的媽媽也成了幫凶, 在家人不再願意出手相助的時候, 媽媽軟硬兼施, 以死相逼. 從此, 姐姐和姊夫的詐騙二人組成了三人行. 爸爸一生辛苦攢下的積蓄、房產、退休金全沒了; 哥哥和我的存款全被拿光, 信用卡全被刷爆還被轉到法務部催繳. 媽媽卻仍不斷哭求, 要我們救救姊姊一家人, 我們只能向外舉債 - 向銀行及朋友借錢. 而這些狀況養成了姊姊/姊夫不願意工作, 只要靠著 "媽媽", 就能向家裡無窮盡的索討, 甚至認為家裡對他們的付出是應該, 理所當然.
這次的疫情就像是世紀大齒輪壓境, 硬是把每個人的生活模式改了, 每個人被強迫窩在家裡, 想安然過日子, 最好待在家裡別亂跑. 只是, 每個人討口飯吃的方式不同, 窩在家裡, 無法外出掙錢, 全家大小怎麼過日子?
一個疫情造就了兩種世界- 實體店面慘兮兮, 網路商店訂單卻多到必須延長出貨日期; 實體工廠生產線幾乎停擺, 線上遊戲/網路課程卻締造了前所未有的榮景. 店...開不了, 沒了收入, 房租卻要照付. 有些老闆自身難保, 也就顧不了員工了, 於是有了越來越多無薪假的員工. 無法想像這波疫情如果是發生在三十年前, 網路商店還沒那麼成熟, 還沒有智慧型手機的年代, 人類該如何在這波疫情下生活? 這陣子越來越習慣外送服務, 從餐點到生鮮超市購物, 從懶人罪惡感到享受這種生活便利, 我該說自己是往懶人世界向下沉淪, 還是該說這是順應代變遷的便利生活模式!? 記不得這種外送服務是從甚麼時候開始的, 初期, 有些排斥, 覺得這就是懶人生活所發展的市場, 額外的運費支出更讓我疑惑怎麼會有人寧願支付額外費用, 也不願動動雙腿, 出去買食物!? 直到大約二年前, 小孩難得假日回來, 而我必須得外出處理一些事, 沒辦法幫小孩準備中餐, 有些愧疚, 於是, 我叫了第一次的外送服務. |